经过两年多建设实践,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确定为四个方面: |
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 主要开展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建立基于人体健康风险土壤环境基准和标准制订方法学,建立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环境基准和标准制订方法学,建立基于地球化学背景的土壤基准和标准制订方法学,建立基于保护地下水土壤环境基准和标准制订方法学,研究制修订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构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数据库等。 |
农产品产地及区域土壤环境安全研究。 主要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与监测研究,研究阐明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演变规律与调控原理,建立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性划分方法,研究建立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方法学和关键技术,研究编制土壤环境保护规划,构建全国土壤环境安全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等。 |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研究。 主要开展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建立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建立污染场地综合治理模式及土壤修复技术体系,研发适用于我国污染场地条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与设备,促进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发展,推动修复工程试点与示范等。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研究。 主要开展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纳米颗粒、胶体颗粒及微生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传递和归宿,建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和数学模型,研究环境土壤物理,包气带(非饱和带)水力学,环境传递与反应现象,研究微流芯片(Microfluidics)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建立土壤污染对地下水影响的评估方法、地下水采样与监测方法,开展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系统设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