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博士后培养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博士后培养
          博士后工作的特色及其重要学术贡献、社会贡献
        我所博士后工作站自2010年授牌以来,一直紧密围绕我所环保科技创新、为国家环境管理服务和为社会技术服务的三大战略,在区域流域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等重点研究领域开展了招生工作,目前在站博士后9名,共参加科研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4篇,参与制订标准、规范等11项,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博士后参与工作形成的成果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以及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主要学术和社会贡献概述如下:
        (一)区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
        1. 开展了攀西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构建了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泥石流灾害影响因子与灾害发生的空间关系权重,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止及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利用遥感数据、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统计方法及非参数Mann-Kendall分析法,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雪深、雪盖和雪线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素、地形因子和地表温度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积雪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3.针对内蒙古煤炭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问题,研究了内蒙古工矿区煤炭资源产业化战略问题。在生态环境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煤炭环境成本核算的一系列环境、经济及社会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内蒙古矿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4.针对我国已实施的生态恢复工程和生态恢复技术,提出了以区域生态功能恢复为目标,实施局地恢复治理与区域调控相结合的恢复策略,并成功应用到赤峰市生态恢复规划实践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
        1. 参与编制完成了《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型真菌》(HJ 710.11-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HJ 710.1-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地衣和苔藓》(HJ 710.2-2014)等11项环保标准。
        2. 开展了“互花米草和芦苇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和繁殖的年际动态”研究,探索了土着种芦苇和外来种互花米草三年间在干旱、表面淹水和淹水15cm条件下生长和有性繁殖特征,发现高潮带互花米草呈现出衰退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了解互花米草的入侵机制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三)农村环境研究领域
        该领域陕永杰等博士后参加了环保公益类重点项目“”,负责“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配套政策”子课题研究。通过对江苏、广东、湖南和宁夏等典型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剖析了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结合部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指标体系,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配套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科技支撑
        重视环保政策和标准制定,推动环境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等[补充一下名字]博士后参与编制了《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型真菌》(HJ 710.11-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HJ 710.1-2014)等生物物种观测技术指南11项,参与起草了“关于加快完善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建议”、“加强法规和预警体系建设,提升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能力”等重要政策建议以及《国家生态安全报告》、《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情况的报告》、《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五次国家报告》等重要咨询报告。
        等博士后[补充一下名字]参与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赤峰市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以及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多个省市县的生态类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2年以来,由我所博士后参与的“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估预警技术研究”、“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和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分获国家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奖。
        主    办: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电  话:025-85287222 | 邮  编:210042 | 地  址: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备案号:苏ICP备110281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1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