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 | |
"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研究" 获得2007年环保科技进步二等奖。 | ![]() |
课题以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为中心,以实验研究与资料调研相结合,系统全面地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农药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2)农药环境安全施用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3)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监测技术研究; (4)化肥环境安全评价与监测技术研究; (5)农用薄膜环境安全评价与监测技术研究。 |
|
|
|
"农药对环境生物危害影响与管理对策"获得2009年环保科技进步二等奖。 | ![]() |
以农药对环境生物影响与管理对策研究为中心,系统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建立农药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2)揭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对环境及水生生物的危害影响; (3)建立农药对鸟类危害野外监控技术; (4)建立农药对鸟类繁殖影响技术。 |
|
"太湖流域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获得2011年环保科技进步二等奖。 | ![]() |
本项目针对太湖流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源污染物的产排特点,通过资料调研、理论分析、典型实测和物料衡算,研究确定了太湖流域农业源主要污染物的产排系数,阐明了农业源污染物的环境污染特点、污染强度及污染规律,为科学估算太湖流域农业源污染物产排量,控制并减少农业源污染物的排放量提供了技术基础;为全国农业源污染物产排数与污染物产排量的测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 |
其它重大成果简介 | |
苕溪流域农业有毒化学品污染控制与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 | |
首次国内开展农业有毒化学品污染流域调查、污染控制和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2008~2010年度的实施,建立了水体、底泥中有机氯、有机氯、氨基甲酸酯、菊酯类等37种农药,土霉素、四环素等15种抗生素,9种激素,1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痕量微量分析方法,回收率、检测限符合环境样品多种痕量微量化学品检测要求。 | |
建立水稻种植农药使用污染全程控制与消减技术与示范工程,农药控源减量技术的农药施入量比常规用药减少30.8%,利用农药生态拦截技术(生态沟渠)农药流失含量比水泥硬化沟渠减少30%,尾水生态技术(生态滞留塘)农药流失量比沟渠直接排水减少20%,示范区典型农业有毒化学品总消减达到35%。龟鳖养殖示范区,利用吸附-沉淀-植物降解综合技术处理后入河浓度降低至0~1.17 μg/L,红霉素、环丙沙星、孔雀石绿、结晶紫等主要兽药消除率最高可达到100%,典型兽药总排放减少55%。 | |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556) | |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止或减轻农药使用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保护部组织并落实我重点实验室制订并于2010 年7 月9 日批准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标准编号:HJ556-2010),自2011 年1 月1 日起实施。《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共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农药环境安全使用原则、防止污染环境的技术措施和防止污染环境的管理措施等6部分。 | |
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技术 | |
建立了农药风险评价技术、程序与方法,建立了农药暴露模拟外壳(Pesticide Risk Assessment Exposure Simulation Shell, PRAESS)。PRAESS整合了3套暴露模拟模型——PRZM-EXAMS、RICEWQ-EXAMS、PRZM-ADAM及6个典型的暴露场景,模拟可分别得到旱地、水稻田附近水体以及地下水中的农药浓度,用于评价我国农业生产区域环境条件下农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