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部门:流域生态保护与与水污染控制研究中心;性别:男;职称:研究员;专业方向:水质变化预测预警,水质预测预警系统研发,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水环境风险评估。
刘庄,博士,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2000年进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点源污染负荷测算、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流域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管理等。主持并参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污染源调查、全国重点湖库调查与评估、生态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等国家、省、部委及地方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EI、核心期刊论文及专着20余篇(部)。所承担的课题获国家环保科技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
担任: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水中心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研究室主任、所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国际水协(IWA)会员;
河海大学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导师。
(1)论文
10. 刘 庄,沈渭寿,蒋建国,施少华. 太湖流域的湖泊滩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J] 农村生态环境,2003(4):27-30.
11. 刘 庄,沈渭寿,吴焕忠. 水利设施对淮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2):77-81.
(2)专着
刘庄.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4.
环境科学
电子邮件:liuzhuang@gaowenxianwang.com
办公电话:025-85287128
201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水中心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研究室主任
2009-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2004-2009: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0-2004: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科研人员
2000-2004:南京师范大学博士
1997-2000: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水质变化预测预警,水质预测预警系统研发,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水环境风险评估。
1.国家水专项“中俄跨境地区水环境风险监控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课题副组长,课题技术负责人)(2014-)
2. 国家水专项“太湖流域跨界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与业务化运行”(子课题组长)(2012-2015)
3. 国家水专项“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技术示范”(课题秘书)(2009-2012)
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与控制方案优选研究” (课题组长)(2012-2015)
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太湖流域江苏地区面源污染负荷计算与模拟研究” (课题组长)(2008-2010)
6.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专项项目“基于GIS的太湖流域典型区面源污染负荷计算与模拟研究” (课题组长)(2007-2009)
7.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环境保护部部门应急平台技术研发与示范” (课题技术负责人)(2007-2010)
8.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产排污系数测算项目“太湖流域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 (子课题组长)(2006-2008)
9. 环保部重大科技项目“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项目”中 “太湖、洪泽湖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课题(生态安全评估方法专题技术负责人)(2006-2007)
10. 内蒙古环保厅重点科研项目“黄河内蒙古段流域水环境风险调查及防范措施研究”(子课题组长)(2012-2014)
11. “江阴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课题组长)(2006-2007)
12. “江阴新桥镇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课题组长)(2006-2007)
13.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课题组长)(2005-2006)
14. “南通生态市建设规划”(课题组长)(2004-2006)
15. “南通市环境保护规划”(课题组长)(2004-2006)
16.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估预警技术研究” (课题骨干) (2009-2011)
17.科技部公益性科研专项“西部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课题骨干)(2002-2004)
18. 国家计委高技术应用项目“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课题骨干)(2002-2004)
19 国家环保总局重大科技项目“中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课题骨干)(2002-2003)
(1)《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获得2016年环保科技奖二等奖
(2)《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估预警技术研究》-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太湖流域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2011年度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西部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2006年度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