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 首页 > 研究团队 > 副研究员 > 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
        林乃峰
        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况:

        林乃峰,男,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保护与环境遥感。现就职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任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研究室主任。近年来,承担或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生态环境部部门预算、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和等地方科技咨询项目20余项。作为国家红线办划定技术组成员,全面参与全国及各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参与编制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规程》 《各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意见建议》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技术审核规程》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发表论文20余篇,专利7项,参与编制生态保护与修复相关的各类政策建议和专报10余篇,其中3篇被中办或国办采纳,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和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长江经济带典型湖泊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健康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

        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省域生态功能红线边界核定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3、生态环境部预算项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连续滚动),科研骨干。

        4、生态环境部部门预算,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与评估项目,科研骨干。

        5、国土部部门预算,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6、省级环保专项,福建省“三线一单”生态空间识别研究,项目负责人。

        7、省级环保专项,福建省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负责人。

        8、省级环保专项,内蒙古“三线一单”生态空间识别研究,技术负责人。

        9、省级环保专项,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专题组长。

        10、省级环保专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专题组长。

        11、地方环保项目,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调查研究,项目负责人。

        12、地方环保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负责人。

        1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类)项目,区域生态安全评估与预警技术,科研骨干。

        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生态保护成效评价方法与关键标准研究,科研骨干。

        15、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技术指南,科研骨干。

        学术成果:

        [1]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规程》(环办生态〔201949号),第1完成人.

        [2] 《各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意见建议》(环办生态〔201785号),第1完成人.

        [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技术审核规程》(环办生态函〔20171290号),第1完成人.

        [4]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文),主要完成人.

        [5]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保护成效评估(试行)》(HJ 1143—2020),主要完成人.

        [6] 张琨,林乃峰*,徐德琳等. 中国生态安全研究进展:评估模型与管理措施[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12): 1057-1063 通讯作者

        [7]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与建设用地空间协调性研究[J].环境生态学,2021,3(01):29-33,通讯作者

        [8]花棒对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坡流动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 36(12): 1619-1625.通讯作者

        [9]刘冬,林乃峰,张文慧.生态保护红线:文献综述及展望[J].环境生态学,2021,3(01):10-16.

        [10] 邹长新,林乃峰,徐梦佳等. 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施中的重点问题[J].环境保护.2017,238):0253-9705.

         

        联系方式

        Emaillnf@gaowenxianwang.com

        办公电话:025-85287111

        主    办: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电  话:025-85287222 | 邮  编:210042 | 地  址: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备案号:苏ICP备110281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1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