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标
紧密围绕构建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的迫切需求,在综合评估国家水专项“十一五”、“十二五”相关研究成果和集成本项目课题1至课题5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优化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系统结构和适用条件,建立水质目标管理数据库、模型库和技术库,形成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体系。构建国家层面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与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水质目标管理关键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
研发流域水环境模型评估验证关键技术和方法工具,构建水环境模型评估验证技术框架和验证系统,实现模型及参数的规范化、本地化和标准化应用,为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模型库的应用提供支撑。
选择松花江、东江、三峡库区和洱海等典型流域,在对水专项实施效果评估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成果,对现有水环境管理平台的完善和提高,形成综合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业务化平台,提出流域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方案,为不同类型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
研究内容
紧密围绕项目总体目标,以对项目课题1至课题5研究成果的凝练、整合及推广为出发点,以实现全国层面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进一步开展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的技术规范体系优化及综合集成、水质模型评估与验证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在典型流域的应用验证与业务化平台建设,最终建成我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与成果管理应用系统,有效解决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应用的系统性及信息化水平不高、综合决策能力不强及业务化应用不足等问题。
在技术集成方面:围绕《水十条》实施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技术需求,以水专项研究成果为基础,从“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环境基准标准-排污许可管理-最佳可行技术评估-风险管理”全过程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链出发,遵循“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管理理念,加强流域水污染问题成因特征诊断与水质目标管理需求解析,按流域特征和差异化,开展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甄选与适用性评估,研究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组合与成套化模式配套等技术,建立系统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完成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长清单编制及参数标准化配置,编制我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分类实施指导方案。
在技术突破方面:本课题重点解决三大关键技术问题:(1)针对流域特征和差异化需求的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甄选与适用性评估技术、以及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组合与成套化模式配套等技术。(2)涵盖流域面源模型、河流与湖库水环境模型、流域生态流量模型等的流域水环境模型评估验证系统。(3)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耦合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业务化平台构建等关键技术。通过上述技术突破有效解决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应用的科技需求,全面支撑国家层面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应用的系统化、信息化和业务化。
在应用验证方面:鉴于本项目课题1至课题5已在海河流域(京津冀)、太湖等重点流域开展了大量的应用验证,为体现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在全国十大流域的全覆盖应用,本课题拟选择松花江、东江、三峡库区和洱海四个典型流域,结合各流域特点,开展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及水质模型验证技术等的应用验证,完善各典型流域水质模型及参数的本地化、规范化应用。
在平台建设方面:本课题以国家层面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集成系统为标志性成果。该集成系统拟包含两个支撑平台,其一为基于水质目标管理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云平台;其二为流域水环境模型验证系统。通过这两个平台的构建,为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集成系统业务化应用提供有力保障。此外,通过对四个典型流域现有平台的优化升级,形成综合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业务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