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科技支撑项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 科技支撑项目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濒危物种保育技术研究及示范

        发布时间2012-06-20  来源: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项目牵头单位: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高吉喜研究员

        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重要生态系统、关键及珍稀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等问题,研究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自然保护合理布局,研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珍稀濒危物种保育技术,明晰菌物物种濒危状态,研发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利用和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建立重要保护物种资源综合鉴别技术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对危害我国种质资源的入境有害生物检测技术体系。建立全国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技术体系,综合评价我国现有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设置的效果和合理性,构建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课题1 遗传资源经济监测评估方法与工具研究(2012BAC01B01 

        1、研究目标: 

        针对遗传资源保护意识较低、定价方法缺乏、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拟完善遗传资源价值理论和价值评估基本方法,开展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体系研究、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研究、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基于遗传资源价值的管理工具研究,构建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为提高全民保护遗传资源意识、制订遗传资源保护经济政策、持续利用遗传资源和提升履行相关国际义务的能力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方法。

        2、研究内容: 

        ① 遗传资源价值理论和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研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遗传资源的价值论述以及遗传资源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构建人和自然和谐社会要求的遗传资源价值理论和价值评估基本方法。

        ② 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体系研究

        研究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不同类群、不同濒危等级动植物遗传资源的基准价格,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定价程序和方法,以30种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为例,开展示范研究,为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和交流提供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工具。

        ③ 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研究

        研究自然保护区遗传资源种群调查、编目和监测方法,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建立遗传资源保护价值评估方法和成本分析方法,选择森林、湿地等2类自然保护区为示范,开展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示范研究。

        ④ 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在典型城市调研生物产业的现状,研究遗传资源的利用价值,分析遗传资源及以其为基础的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入分析遗传资源对产业升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⑤ 基于遗传资源价值的管理工具研究

        研究管理者、企业、普通消费者等不同利益群体利用遗传资源的需求和特点,研究面向不同利益群体报告的策略、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编制面向不同利益群体的报告。

         

        课题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技术及观测网络构建技术及应用(2012BAC01B08 

        1、研究目标:

        综合评价我国现有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设置的效果和合理性,建立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及观测网络构建技术体系,并开展应用示范,为长效化、动态化、业务化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运行平台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撑,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监测、应急预警和综合评估的能力建设,推动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控,为掌握全国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供基础平台,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研究内容:

        ① 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状况评估

        查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濒危动植物保护红皮书、自然保护区相关资料和科研机构以及高校标本馆馆藏资料,结合野外调研,重点依托全国32个内陆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调查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重点保护动植物种类、数量与分布,比较当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历史与现生分布,调查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和保护状况,阐明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重要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异,为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及观测网络构建提供原始信息支持。

        ② 全国生物多样性长效业务化运行评估技术体系建立研究

        研究提出能反映生物多样性现状、体现生物多样性价值、揭示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满足生物多样性管理需求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立适用于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下进行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并开展应用示范;研究建立生物多样性预警技术体系;研究提出能满足生物多样性评估、预警和监测的各项技术规范。

        ③ 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构建技术体系及应用示范

        针对生物多样性不同层次、不同类群、不同生境的具体监测要求,研究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布局技术、抽样方法等,提出业务化监测区域遴选原则和监测样线、样方的布设技术,制定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构建方案;建立8个以上规范性生物多样性监测示范站点,利用地物、人工标志,结合GIS定位技术详细标定监测样线和样方,采用群落学、生物学、社会学的方法调查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现状、社会经济状况等背景资料;结合历史资料分析监测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不同年份、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分析驱动因素,从而揭示全国的生物多样性管理状况。

        ④ 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和综合评估运行平台建设

        为了保障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和综合评估业务化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建立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和综合评估运行平台:包括开展平台构建技术和框架设计研究,构建全国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和监测预警的专题和背景数据库,研发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和综合评估运行平台。

         

        主    办: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电  话:025-85287222 | 邮  编:210042 | 地  址: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备案号:苏ICP备110281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1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