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体会文章 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 体会文章

        大禹治水精神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1-08-20
         

        第六党支部  何斐

        我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小城,素有“淮上明珠”美誉的怀远县,相传大禹治水到此,“凿(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于其间,水乃安流”,在此地留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好传说。

        父亲常说,我们“荆涂儿女是大禹治水的后人,要铭记大禹治水舍己为民、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开拓精神,顺应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1991年夏,家乡遭受淮河流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彼时父亲也扑在乡镇抗洪抢险的一线,转移救人、抢救粮仓、防疫消杀、安置灾民,连续数月不归。而住在老城区一楼的我和妈妈被洪水围困,断水断电断粮,是前来救援的武警官兵划船将我们救出。父亲在岗三十余年,始终坚守一线,践行无私奉献的初心使命,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我,也始终传承大禹治水的精神,努力践行着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使命担当。

        如今“治水”有了更广泛深远的内容与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了2035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奋斗目标,为未来一段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我会坚定理想信念,以人民群众对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好水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矢志拼搏奋斗,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在水生态环境研究领域潜心科研,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主    办: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电  话:025-85287222 | 邮  编:210042 | 地  址: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备案号:苏ICP备110281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1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