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京所关于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班的通知》要求,本人通过全国环保网络学院学习相关在线课程,积极参加集中轮训,圆满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组织开展集中轮训和个人学习,是推进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每一个组织、每一名党员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有利于全体党员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推动“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
黄润秋部长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讲课时,详细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显着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不仅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重大任务,而且收获了人民群众的肯定,提振了生态环保队伍的士气。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的要求,自2017年起,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连续4年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地内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截至2020年底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2%,新发现的人类活动面积及其中重点问题面积实现显着的“双下降”,集中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基本形成不敢、不能、不想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作为“绿盾”强化监督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亲历者,深感责任重大,也为“绿盾”强化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坚定了做好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生态环保铁军
目前,自然保护地体系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渡时期,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也处于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咬紧牙关,丝毫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作为自然保护地监管领域的一员,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学习,常学常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是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建设。根据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制定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并监督执法。制度是监管的保障,没有制度,监管就没有抓手。生态环境部已印发实施《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即将印发《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相比之下,我们目前主要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实地核实工作,在监管制度建设方面投入不够。下一步,以《关于“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问题整改销号的指导意见》编制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入研究自然保护地监管需求,在制度建设方面想在前、做在前、走在前,以期为生态司和保护地处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