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家风故事 首页 > 党建园地 > 家风故事

        环保清风.家风故事——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发布时间2019-11-22  来源: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家训、家规、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方略的沉淀和传承,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期望和策鞭,寄托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优良品格。我的家风概括为:“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

          社会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睦,人与人相处需要和气。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既是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也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前提。我们家凡事以和为贵,自我记事以来,家人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成为指导我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

          我家的孝顺之风由来已久。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家也不例外。我爷爷曾为了他母亲,辞去了西南某地干部职务,转业到家乡,回到母亲旁边尽孝。我父母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陪长辈看新闻、读报纸,让他们安享晚年。我本人轻声细语教母亲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共享现代科技的便捷和喜悦。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表现在工作中便是勇挑重担、克己奉公、服务大局。

          我家的勤劳之风历经百年,代代勤劳朴实。我爷爷奶奶出生在旧中国,成长在饥寒交迫之下,在战火肆虐的年代,每有间隙,就投入到紧张、繁重的农业劳作之中。越是在艰苦的年代,越是能爆发出坚韧的潜能,全家人上下一心备战每一个农时,抢种抢收粮食,爷爷奶奶终于含辛茹苦地养活了一家人。社会几经动荡,勤奋的传家宝一直没变,流淌在我的血脉之中,陪伴我、帮助我不断成长,攻坚克难。

          我父母从小教育我“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家里的粗布衣裳补丁摞补丁,代代相传;农具油光锃亮,只修不换。全家人勤劳本分,从不讲排场、比吃穿。我爷爷的水烟壶、我奶奶的纺花机,诉说着家族命运的起伏。成由勤俭败由奢,多年后,我读到曾国藩家书,看他在咸丰十年写给其澄弟的信中,提出治家八字诀:书(勤读书)、蔬(种蔬菜)、鱼(养鱼)、猪(喂猪)、早(早起)、扫(打扫)、考(祭祀)、宝(善待人)。我的祖辈没有读过圣贤之书,但却有一种朴素而坚定的认识: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久,唯有勤俭,家族才能兴盛。

          家风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风如一壶茶,醇厚芬芳;家风如一朵花,馨香悠久;家风如一张画,连城之璧。良好的家风是一座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是一本鲜活多彩的教科书,是一种无言的影响力,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长辈给我留下了这么丰厚的精神财富,我一定会努力将我家的家风传承发扬下去,像一滴水一样汇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之中。

        主    办: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电  话:025-85287222 | 邮  编:210042 | 地  址: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备案号:苏ICP备110281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1310号